大型非遗焕新纪实节目《新生万物》第二期节目中,发起人杨澜将与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,以及两组新锐设计师——亚洲知名设计组合1983ASIA MUA混沌亚宙主理人苏素、杨松耀;独立设计师、色彩专家、艺术家支晨,共同穿过著名的茶马古道,来到“民族扎染之乡”——周城,体验探访传承了千年的非遗技艺白族扎染。苍山洱海之间,蓝白色的扎染遍布了周城的每一个院落,这如同蓝天白云的颜色,也诠释着白族人清清白白做人,干干净净做事的精神。
(资料图)
浑身是宝的板蓝也是有脾气的
要制作扎染,染料是关键的步骤。见到白族扎染第十八代传承人段叔坤时,单霁翔和支晨刚被院子里大片蓝白色的染布震撼了眼球。段叔坤介绍:“四五十亩板蓝,才能制作出一缸的染料。”但板蓝原本的模样,并不似染缸中那样厚重。另一边,在种植棚里,杨澜一行人见到了白族扎染州级传承人张翰敏。李时珍曾在《本草纲目》里提到“凡蓝五种,皆可为靛。”板蓝正是其中之一。张翰敏告诉大家,采摘板蓝,需要距离根部15-20厘米,因为制作染料的人们只会摘茎、留叶,而把根部留作药材所用,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板蓝根。
来到蓝续扎染坊,杨澜才见到了真正的蓝靛。在张翰敏的解说下,她们惊奇地发现,这缸染料竟需要“吃”东西,麦芽糖、米饭、酒等都是帮助染料发酵的物质。“有吃有喝,吃得还挺好!”杨澜笑道。不止如此,这些活灵活现的“蓝宝宝”还十分金贵,每天都要接受非常细致的“体检”,以确保PH值在11-12.5之间。“不小心就闹脾气。”苏素感叹道。面对这缸让又有脾气又“好吃”的染料,杨澜也发出感慨,表示跟自己以前对染料的认知完全不同。
为什么做扎染的工具,会是一根擀面杖?
染料准备就绪,接下来开始动手。一到实战阶段,杨澜和单霁翔两位学徒可谓互不相让,时不时开启可爱的“互怼”模式。在白族扎染第十九代传承人段袁的帮助下,单霁翔和支晨制作出了一副《千里江山图》,杨澜打趣单霁翔:“这看着不像您染的!”而面对杨澜亲手染出的明黄色布料,单霁翔也毫不客气回敬:“我觉得仅次于我们这个。”
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大理白族扎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段银开告诉大家,其貌不扬的擀面杖正是扎花的工具之一。擀面杖的妙用,一是将布料缠绕在上面,二是把图案做出水波纹样。当杨澜提出想学做成毛虫花时,段叔坤立刻说:“这个我做不了,还得老婆段银开来。”杨澜立刻开启“嗑CP”模式,全程各种“八卦”他们的爱情故事,十分有爱!到了最终打开布团的时刻,段银开反复叮嘱“要平静”,否则容易把布拆烂。扎染的随机性,让它就像盲盒,新手未必能拆出自己想要的颜色和图案。面对杨澜的作品,单霁翔是这么形容的:“第一次看见蝴蝶会吐泡……”,杨澜和单霁翔究竟做出了怎样的扎染作品?
他们把扎染当做表达“情意”的载体
在本期非遗小剧场的剧情里,一个叫金花的女孩为心上人阿润做了一条蝴蝶扎染手帕。事实上,扎染不仅是周城姑娘表达爱意的方式,也是每个周城百姓贯穿一生的重要见证。这个曾经差点阴差阳错没能传承下来的技艺,伴随着着周城人的同生共长,也承载了他们最重要的情感。节目录制时,恰逢村民要为出生百日的孩子祈福,孩子身着扎染布料制成的衣服,头戴虎头帽,一出生便收到了最美好的祝福,值得一提的是,单霁翔还为孩子起了一个有着深远含义的名字。
同样收到爱意的,是周城织布人里年纪最大的一位老奶奶。许多年前,她的爱人曾将扎染的头巾,送给了她作为追求的礼物。听到这里,杨澜立刻八卦道:“那您喜欢吗?”又是怎样的回答,收获了全场大笑?然而,拥有60年“钻石婚”的爷爷奶奶,至今没有拥有一张结婚照。于是杨澜请他们换上扎染的服装,在镜头下,在织机前,留下了最美的身影。见到这一幕,杨澜无不感慨地说:“白族的扎染,表达的主题其实都和爱有关。”
用心的文创设计 将爱意融入生活中
作为一名独立设计师,支晨结合了自己在学艺过程中的所思所想,设计了一款十分独特的雕塑。一个极富几何感的字形,被支晨解构成了一个陶瓷装置,回收的扎染染料裁成片,再做成编织加入,它便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悬挂装饰,究竟是什么字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?而出身知名设计组合的苏素、杨松耀则是将扎染过程中所绘制的图案融入了心形。衬衫、抱枕、包包,生活中能用到的物件,都能融入这个别出心裁的设计。蓝与白的故事出自苍山洱海的天地之间,却不会止步于一隅。板蓝会生长蔓延,扎染技艺会发展演变,而中国文化也会走向世界。
更多精彩内容,锁定江苏卫视每周五晚20:20由梦之蓝手工班独家冠名,江苏卫视与阳光媒体集团共同出品的《新生万物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