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热点 > > 内容页

哎!差点因4个字,就错过了,一出娱乐圈自揭“家丑”的好戏

发布时间:2023-04-03 09:42:10 来源:影视音乐

在这个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的年代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一部影视剧,想要被观众看见,除了自身品质过硬外,营销也很重要。

很多影视剧的营销费用,已经和拍摄费用持平,就说明了这一点。

一部剧,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,常常能在营销环节,起到拔得头筹的作用。

比如最近热播的《狂飙》,名字就极具速度感,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这部剧的热度;

比如前几年的《我不是药神》,五个字,就概括了剧情,光这个名字,就吸引了一大批观众。

还有姜文的《让子弹飞》,上映10多年了,“让子弹飞一会儿”已经成了一句俗语。

也有一些影视剧,品质极佳,就因为没有一个好名字,差点被耽误了。

我们熟悉的有《肖申克的救赎》。

它在台湾地区的译名叫《刺激1995》,瞬间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
在电视剧领域,也有类似的例子。

郭涛和梅婷主演的《父母爱情》,名字起得是“假大空”,但实际却细腻动人。

张译和殷桃主演的《鸡毛飞上天》,听名字像个喜剧,其实是一部感人的年代剧。

最近,皮哥发现一部被名字耽误的好剧。

这部剧戏骨云集,题材大胆,本该是一部爆款剧。

可就因为名字不给力,播出后在热度上没达到该有的高度。

眼看这部剧就要完结了,皮哥真怕这样的好剧,被埋没了,特意安利给大家。

这就是由黄子韬、吴刚、孙怡、刘蓓领衔主演的都市情感剧——《春日暖阳》。

《春日暖阳》,这个名字4个字,起得真是极具欺骗性。

很多人一看名字,以为是一部治愈系的年代剧。

结果打开才发现,该剧讲述的是“娱乐圈近几年来的怪现状”——

看不到“春日”,更感受不到“暖阳”。

呈现给观众的是手术刀般的犀利。

于是乎,喜欢年代剧的观众,看一眼大呼上当,而它真正的受众,却因为这个温吞的名字,而遗憾错过。

好剧烂名字,这不是剧方的本意。

皮哥注意到,这部剧还有两个备选名字——《新名利场》和《表演者》。

这两个名字,其实更加贴合这部剧。

但这部剧被积压了3年才和观众见面,换了这么一个文不对题的名字,恐怕也是题材敏感,剧方刻意保持低调吧。

之前也有过类似的例子。

《人民的财产》本来作为《人民的名义》续集可以大放异彩,但因为题材敏感,临上线前改成了《突围》这么个无聊的名字,这是无奈之举。

《春日暖阳》应该也遭遇了类似的困扰。

不过名字只是剧的一小部分,真正看过这部剧,还是会被它的尺度惊讶到。

追剧时皮哥脑海里一直在浮现各种问号:

“这是可以拍的吗?”

“拍得这么狠,该不会被封吧?”

是的,相比于别的电视剧,《春日暖阳》是一部非主流电视剧。

它至少做到了三个“突破”。

其一,“自己演自己”。

传统电视剧拍得再真实,本质上还是演员扮演虚构的角色。

《春日暖阳》里直接让演员演自己。

黄子韬在现实中是男团出身,曾经也是红极一时的流量明星。

在这部剧中,他饰演的松杨就是个流量明星。

这个角色中二、耿直、爱耍帅,和生活中的黄子韬,没啥区别。

吴刚、韩童生、何冰,在现实中都是人艺的老戏骨。

在这部剧中,他们饰演的也都是话剧团的老戏骨。

现实中,话剧演员也会遇到空有演技,没有流量的尴尬,剧中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。

刘蓓,金鹰节影后,百花奖女配,大家心中公认的实力派女演员。

而在这部剧中,她饰演的姜叶,是一个站上过巅峰如今过气的实力派女演员。

目睹了行业乱象后,她心态失衡,面对过气的现实,她内心扭曲,呈现出一种又作又真诚的拧巴状态。

作为一部电视剧,当然也有很多虚构的成分。

比如让黄子韬和吴刚饰演一对师徒,让吴刚和刘蓓饰演一对夫妻,让韩童生饰演话剧院的代团长。

但这些虚构的人物关系,仅仅是为了搭建一个基本的电视剧框架。

该剧真正想拍的,其实是几个演员借角色之口,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。

所以整部剧的观感不像是电视剧,更像是一个人物访。

给受访者一个虚构的角色+真实的人设,让他们在表演之中,表达自己对行业的看法。

这种方式会造成一定的追剧障碍,但相信我,一旦看进去,你会欲罢不能。

其二,“拿自己开涮”。

本剧的剧情,不是最大看点,而由剧情引申出的表演行业乱象,才是最吸引人的。

不夸张地说,《春日暖阳》完全可以叫做《中国影视圈行业乱象集锦》了。

比如说,这些年有些演员,台词功力不行,拍戏念对白时,直接念数字,然后靠后期配音补救。

第一集里,刘蓓饰演的女演员就在片场遇到了这一幕。

她气不打一处来,当面劝告这位晚辈,把心思放在专业上,两人因此撕破了脸。

比如,中年女演员危机,是行业一直存在的问题。

剧中刘蓓也遇到了这个困境,她明明是占理的那一方。

可她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,对方却悠悠地说:“谁是一姐,谁最红!”

比如,在影视圈里,编剧的地位很低。

资本方愿意找来最好的演员、最好的导演,就是不肯提高编剧的待遇。

连《隐秘的角落》作者紫金陈都感叹:我不会参与影视剧剧本的创作,原著小说是毛坯房,怎么装修是他们的事儿。

剧中,刘蓓得罪了当红女演员,导致拍戏中断。

最后的结局是,编剧不得不按照片方的意思,把刘蓓的角色直接“写死了”。

比如,话剧演员个个演技了得,但就是赚不到钱;

流量明星啥都不会,但观众愿意看。

这部剧中也反映了这个残酷的现实。

剧中黄子韬当年在话剧团表现平平,没想到出走之后,反而成了最红的明星;

韩童生饰演的代团长为了吸引观众,还得低声下气,把曾经的差等生,请回来演话剧《父与子》。

黄子韬的角色原本在剧本里是男二,但经纪人却要求改剧本,把他的戏份改成男一,出场时间要在一半以上。

该剧反映的行业乱象还有:

男女明星表面上炒CP,背后却互相看不上爆粗口;

用姓氏笔画数来进行荒唐的AB选角;

流量明星去演话剧镀金,而话剧界却拉不到赞助商举步维艰。

真不知道,这些乱象所指向的当事人,看了这剧会不会脸红。

如果只是叉着腰挤兑别人,那这部剧充其量也就是隔岸观火。

更让人咋舌的是,他们竟然敢拿自己“开涮”。

比如说,剧中吴刚和刘蓓谈论演员整容的问题。

刘蓓还绘声绘色地描述女演员整容的后遗症,说她们表演做不出表情,面部浮肿,吴刚深以为然。

巧合的是,吴刚在现实中就陷入到“整容风波”的质疑中。

之前《狂飙》热播时,有人就发现他面部浮肿,像个老太太,表演很不自然。

网上还出现了各种传言。

可随后,《狂飙》导演道出了实情。

吴刚身患肾结石,拍戏时肾积水严重,就会出现面部浮肿的情况。

这部剧中,尽管吴刚换了一个显年轻的发型,但面部浮肿依然存在。

他能拿整容话题对自己进行开涮,恰恰说明了身正不怕影子斜。

无独有偶,黄子韬在剧中,是个没有演技的顶流明星,却靠着高人气,拿到了年度最佳男演员奖,还要在领奖台上,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。

而舞台下,黄子韬却是个被经纪人控制的傀儡。

用剧中的台词说:

“经纪人是产品经理,他就是一个产品。”

可即便是产品,是傀儡,他也有自己的挣扎。

剧中黄子韬问经纪人,我的演技怎么样?

经纪人委婉地说,肯定不是最差的,但离最好的,也有一定的距离。

黄子韬难过地流下了眼泪。

而现实中的黄子韬,也曾频频上热搜,他的演技也面临一些质疑。

剧中的这一幕几乎就是他的本色出演。

能直面自己遇过的“黑历史”,黄子韬这一波出演值得点赞。

其三,“话剧版电视剧”。

《春日暖阳》没能爆火,除了名字不给力外,还有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追剧门槛过高。

本剧中很多演员都是话剧界的大佬,因此这部剧的拍摄方式,就不是按照传统的电视剧来拍。

而是搭了个基本框架,演员基本使用自己本人的人设,然后用演话剧的方式,来拍了一部电视剧。

剧中的剧情推进较为缓慢,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两个演员进行飙戏。

每个演员有大段的台词,双方你来我往,不像是进行日常对话,更像是带着话剧色彩的表演,略微高于生活。

场景可以是话剧舞台;

可以是按摩房里;

可以是拍摄现场;

也可以是酒桌上。

还能在办公室。

因为和传统的电视剧场景类似,所以很多观众,带着一般的追剧惯性追剧,就会觉得演员的台词太飘着,剧情推进太缓慢。

其实,如果用欣赏话剧的方式看这部剧,就能获得另一种体验。

剧情只是陪衬,演员对行业的表达才是精髓。

众多戏骨云集,但真正的戏核,是演员刘蓓。

这个角色十分复杂,惹人怜,也讨人嫌。

面对行业乱象,她的勇敢发声让人尊敬。

但凡事儿都有个度,生活中,她将这种不满情绪,发泄到周围人身上,活生生活成了祥林嫂。

要么阴阳怪气;

要么睚眦必报,斤斤计较。

她一边抱怨流量明星当道,一边又嫌弃演话剧的老公没本事,关键时刻不能为自己出头。

整个人就像一只斗败的母鸡一样,在一次次精疲力竭和重新亢奋中不断转化。

这种抓马的内耗状态,其实就是一个戏疯子“人戏不分”的真实写照。

其他演员的存在,其实就在为她一个人的复杂性而服务。

当然这种话剧式的夸张表演,未必每个人都能消受,刘蓓已经做得出够出色,观众能接受多少,就因人而异了。

经过以上分析,我们不难得出,影视剧中,大部分是“观众挑剧”,而《春日暖阳》是“剧挑观众”。

目前网上同期播出的剧很多,在众多剧中,你能发现它的影子,已属不易。

而只要跨过剧名的障碍,领略到这部剧“似真非假”的话剧式风格,你就会深陷其中。

不知道,你能否成为这个幸运儿。

但不管怎么样,这部剧,一众明星能以这样的形式,自揭娱乐圈“家丑”,也算是娱乐圈的一次自我“反省”,一次好的开始。

它的一小步,娱乐圈的一大步。

©原创丨文章著作权:皮皮电影(ppdianying)

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