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国内叉车行业领先制造商,稳健经营开启新一轮国企改革序幕:
安徽合力作为省国资委下属地方国企,历史悠久,前身成立于1958年,主要从事叉车等工业车辆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,综合实力位列国内第一,全球第七。自1996 年上市以来至2022 年,营收复合增速14.8%,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12.7%,业务规模稳步扩大,经营稳健,已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3 次,分红率达34.32%,为股东提供长期稳定回报。2022 年,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收官,通过对职业经理人制度与董事会管理办法的完善,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,在经营质量和盈利水平提升上取得一定成效,毛、净利率分别为16.99%、6.54%,分别同比+0.89、+1.45pct。未来,公司国企改革有望进一步深化:产品端围绕锂电化趋势推陈出新,营销端围绕国际化趋势迈入渠道建设红利期,管理端继续提质增效加深市场化程度。公司进一步巩固整体竞争实力的同时,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升。
经济增长促进叉车销量稳步提升,2023 年内需有望逐步复苏:
从需求驱动因素来看:叉车下游应用广泛,综合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和Global Market Insights 数据,叉车下游仓储物流行业及制造业领域应用占比可达55%-65%。因此受益于宏观经济规模扩大,叉车销量规模稳步提升,根据Interact Analysis 和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,2012-2022 年,全球、中国叉车销量CAGR 分别为8.1%、13.7%,分别达到205、104.8 万台。从竞争格局来看:整体格局相对稳定,且中国市场双寡头垄断,相对全球更为集中,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占据国内市场销量前二,市场份额接近50%,在产品与渠道双重优势下,体现出强者恒强的特点。从周期波动角度来看,叉车TTM 累计销量增速具有周期性特点,上行与下行阶段一般为3-4 年,自2021 年5 月起,在经历超过1 年半增速下行后,我们认为叉车需求当前处于周期底部位置,鉴于2023 年1-3 月国内PMI 指数连续处于50 以上,伴随制造业景气上行,叉车需求有望复苏,龙头率先受益。
公司成长性看点聚焦锂电化、国际化与AI 赋能:
(1)锂电化促进销售结构升级,释放收入增长弹性:得益于锂电池技术成熟以及锂电叉车运营成本优势,行业锂电化趋势处于加速阶段,带动销量结构升级。2022 年,在行业销量略有下滑背景下,电动平衡重锂电叉车(Ⅰ类)销量13.21 万,同比+16.92%,占比12.6%,同比+2.32pct,对比内燃平衡重式叉车(Ⅳ/Ⅴ类)销量37.32 万台, 同比-15.49%,占比35.6%,同比-4.56pct。我们预计至2025 年,Ⅰ类车销量占比有望持续提升至25%,Ⅳ/Ⅴ类车销量占比可能降低至26%。公司作为行业龙头,2022 年Ⅰ类车销量增速表现超越行业达到22%,引领行业锂电化趋势,其销量结构的优化升级趋势有望和行业保持一致,受益于Ⅰ类车锂电款平均价值量高于Ⅳ/Ⅴ类,公司销售收入增长弹性有望高于销量增长弹性。
(2)国际化正处于渠道布局红利期,出口有望保持高增长:2022 年公司海外收入46.3 亿元,同比+56.6%,占比29.6%,同比+9.4pct;2019-2022 年,海外收入CAGR 达40%,业务规模显著扩大的核心驱动力,一方面在于海外存量市场锂电化替代及叉车需求自然增长;另一方面,离不开公司海外渠道与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。公司目前海外市场份额较低,根据我们粗略估算或不到5%,正处于渠道布局红利期,2014-2022 年,公司陆续建立欧洲、东南亚、北美、中东和欧亚中心,公司海外业务规模有望保持高速扩张。
(3)AI 赋能加速公司数字化转型,有望推动商业模式升级:公司搭建智能制造、智能产品、智能服务与工业互联网相融合的“三智一网”新路径,将数字化与公司业务深度融合。2022 年,公司智能业务板块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58%,传统工业车辆的智能解决方案正深度产于到国家工业4.0 进程,在制造、产品、服务层面增强机器自主思考、学习能力,加快产品迭代、产业升级速度,顺应行业发展趋势,也是公司长期的发展战略。
投资建议: 我们预计公司2023-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1.3/210.1/248.4 亿元,同比增速15.7%/15.9%/18.2%,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.6/13.5/16.3 亿元,同比增速28.6%/16.3%/20.4%,对应PE 分别为12/10/9 倍,维持“买入-A”评级。
风险提示:市场竞争加剧致毛利率承压;海外拓展不及预期;内控优化不及预期;国内市场复苏不及预期;原材料成本上行风险;假设及测算不及预期。